搜尋-新聞報導

罕見黃斑部雙裂孔 花蓮慈院PRP療法助病人重拾視界

53歲來自高雄的張女士,去年因左眼黃斑部裂孔,歷經三次手術仍未癒合,視力模糊嚴重影響生活。得知花蓮慈濟醫院有羊膜移植結合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療法後,今年1月特別來到花蓮向視網膜科主任何明山求醫,經檢查竟意外發現是極罕見的雙裂孔個案,經治療後順利癒合,張女士一解長期以來的困擾,開心表示終於能回歸日常生活。

端午新食尚 花蓮慈院「蔬喜蛋糕」上桌

端午節將至,北部粽、南部粽哪個好吃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但除了傳統粽子外,有沒有其他既應景又健康的米食選擇?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特別在端午節前夕,推出一道創意米食料理「蔬喜蛋糕」,花蓮慈院營養師蘇真瑩表示,蔬喜蛋糕以壽司為靈感,結合端午節慶意涵與健康飲食原則,清涼的口感也正好應對炎炎夏日,為大家提供一種少油、低負擔的新選擇。

腎「粽」其事 花蓮慈院陪腎友健康慶端午

端午節將至,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享用美味粽子的同時,更要注意腎臟的健康,5月27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腎臟病友會,由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營養科臨床營養組組長林惠敏,分享護腎十五招,以及健康飲食原則,陪伴腎友一起腎「粽」其事,在端午佳節健康享受節慶美食。

從根到葉,從臺到越 花蓮慈院與越南草藥科學發展院攜手探索草藥的未來

隨著科學與醫學研究持續發展,傳統草藥的藥理機制與有效成分的神奇面紗逐漸被揭開,為精準醫療帶來更多可能。2025年5月27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與越南草藥科學發展研究院(Vietnamese Institute of Herbal Medicine Science and Development)於花蓮慈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越南草藥研究院院長陳德勇博士代表簽署,雙方將攜手展開疾病治療領域的草藥研究合作,加速推動草藥的現代化與國際應用。

表彰植物推進醫學的綠色力量 PPSSC頒「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予中研院林崇熙博士

2025年第十七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PPSSC)於25日頒發「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表彰中央研究院農生中心的林崇熙博士。林崇熙博士建立丹參原生質體再生系統平台,提升生物活性成分,成功以植物幹細胞再生培育植株,「細胞藥廠」的概念可作為藥用植物研究、永續栽培與藥品開發的重要基礎,更可進一步運用於臨床。

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 綠色前沿醫學共創長壽健康未來

2025年第十七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於24日在花蓮慈院舉行,由創會的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擔任主席,展開二天的議程。今年以植物幹細胞進行再生醫學的前瞻性和領導性開發及研究為重點,另外還包括各種癌症免疫療法與長壽的突破性研究,期盼能為人類長壽及健康老化的終極目標做出貢獻。

資源整合強化花蓮縣南區兒少心理照護 花蓮慈濟醫院和部立玉里醫院攜手合作

花蓮縣南區鄉鎮家庭失能與隔代教養比例高的挑戰,已影響到當地兒童與青少年發展。花蓮慈濟醫院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與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為落實兒保醫療中心心理創傷治療服務在地化,持續交流,日前宜花交通雖受大雨中斷,兒保醫療中心主任張雲傑在宜蘭與在花蓮的個案管理師廖夏慧,及玉里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游舜杰等緊急將實體會議改為視訊會議,討論深化合作模式,希望能提供南區兒童青少年更穩固的支持與保護。

從醫病關係邁向風險管理建立正向循環的實證與實務策略 醫祕李毅分享花蓮慈濟經驗

在醫療風險逐漸受到社會關注的當下,如何從「醫病關係」著手,建構正向互信的醫療環境,成為醫界重要課題。花蓮慈濟醫院醫療事故關懷小組召集人李毅在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施行周年研討會」中,以「從醫病關係到風險管理的正循環」為題,分享臨床實務與醫療糾紛調解上的經驗,供醫界參考。

暴雨後醫療步步踏實 慢性病藥物不中斷

近日突然的豪雨讓花蓮北區交通受到影響,花蓮慈濟醫院全人整合照護團隊評估安全與可行性後,決定5月19日上午,維持一周一次的巡迴醫療,走進目前交通受到影響的秀林鄉和平村。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邱雲柯醫師表示,以要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病友為例,許多慢性病友如果斷藥,沒藥可吃可能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所以,只要我們到的了,團隊就會出發。

國稅局團隊暖心設點 助花蓮慈院醫護同仁輕鬆報稅

5月報稅季來臨,隨著科技進步,報稅方式越來越多元,使用手機就可以輕鬆完成報稅。13日上午,北區國稅局花蓮分局團隊啟動報稅行動列車在花蓮慈濟醫院設立服務站,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醫療人員在守護生命的同時,也不忘盡報稅責任,很感恩國稅局花蓮分局團隊的暖心設點服務,避免同仁錯過了規定的報稅時間,協助所有需要的同仁完成報稅義務,為臺灣、為社會盡一分心力。


來電
 
導航
 
首頁

醫指付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