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署報導,2025年跨年後一周內兩波冷空氣,讓大家明顯感受到冬天的寒冷。1月2日傍晚,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林欣榮院長、吳彬安副院長、徐玲玲高專與護理部副主任葉秀真,在志工室主任顏靜曦(顏惠美)師姊的陪同下,帶著禦寒物資及祝福紅包,親自送到漂泊在外的寒士手中。林欣榮院長表示,醫療常常在說「預防重於治療」,所以,要趕在下周大陸冷氣團可能造成的低溫到來之前,送上禦寒物資讓寒士們能溫暖過新年。
搜尋-新聞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國璽幹細胞公司研發總經理林珀丞日前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專家講座分享「再生雙法起飛—腦中風幹細胞新藥思益優(GXNPC1)」,新藥何時可以取得藥證?民眾頻頻在慈院相關網頁留言詢問。國璽幹細胞董事長莊明熙指出,目前再生雙法子法仍陸續修訂公布中,國璽已積極循規定申請暫時性藥品許可證,已利加速產品開發時程。
接連幾個冷氣團來襲,12月29日幸好有冬天的太陽為10多度的花蓮帶來暖意,讓花蓮慈濟醫院與東區器官勸募中心的感恩追思音樂會座無虛席,來自臺東捐贈者方文雄的姊夫高金義,熱情的清唱一曲卑南族語的歡迎歌,還帶動「原住民掌聲200次」,讓整個會議廳生氣蓬勃。他還邀請下一次音樂會在臺東舉行。
一名50歲婦女因出現下腹脹症狀、摸到硬塊,到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醫師門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顆直徑約12公分大的子宮頸肌瘤,因位置非常靠近在骨盆底的子宮內頸,且需在肌瘤切除手術後,再進行子宮內頸修復手術,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幸有靈活的達文西手臂配合3D立體雙鏡頭,病人在術後三天後就出院了,下腹脹症狀也沒了。
在「智慧革命」的今日,如何善用AI人工智慧導入醫學教育,成為最好的助力,是第十六次的宜花東地區各醫療院所醫事類教學品質提升聯席會討論的重點,身兼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的花蓮慈濟醫院陳宗鷹副院長強調,人工智慧並非取代人類智慧,而是做為最佳助力,並以此訓練出具有核心能力和人文情懷的醫療人員,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及「以人為中心」的終極價值。
花蓮慈濟醫院長期推動綠色醫療及永續發展,在全院同仁努力下,2024年不僅通過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認證,榮獲首屆台灣永續獎績優醫院獎及永續傑出人物獎,12月19日,於經濟部節約能源表揚大會中再獲殊榮,榮獲「節能標竿獎–銀獎」,由副院長吳彬安帶領團隊接受表揚。
勞動安全環境是全球都在關注的議題,為了守護各行各業的職業安全,在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的推動下,11月28日,花蓮慈濟醫院舉辦「113年職業傷病防治與保護宣導會」,邀請花東地區從事勞工健康服務的職業安全和醫護夥伴們,一同從職業衛生法的充權,到建立安全、心理歸屬感的支持職場環境。
「我要!我要!」花蓮慈院小兒科病房12月13日上午充滿著音樂聲和此起彼落的歡笑聲,小病童們搶著舉手,從台南特地來到花蓮的街頭藝人「兔兔哥哥」正忙著摺出各式各樣的造型汽球來滿足小病童們的需求,小眼睛們閃閃發光,護理師們也跟著開心發禮物,這全是因為副護理長幫住院病童圓夢的心願,而集結歷屆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的的愛心耶誕送暖,以花蓮慈院開始第一站,讓祝福溫暖、療癒了家長、小朋友和醫護人員的心。
花蓮慈濟醫院執行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2023年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品質提升計畫」成效卓越,藉由創新作為與跨醫療院所合作,全面提升感染控制及抗生素管理的品質,為花蓮、臺東醫療體系注入新動能;榮獲「團體卓越績優獎」及「醫學中心創意優等獎」,12月14日由院長室顧問王立信帶領感染管制室團隊及各院代表接受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