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與皮膚部共同邀請美國哈佛大學皮膚科副教授黃亭瑋(Jennifer Ting-Wei Huang ),在12月慈濟醫學講座分享「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研究心得。
搜尋-新聞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12月10日晚上獲中華人權協會評選為2024「醫療人權貢獻獎」。院長林欣榮接受表揚時指出,這是花蓮慈濟繼2021年以尊重多元文化積極防疫獲「醫療人權貢獻獎」,再度獲得肯定。這是全院同仁努力打拚,秉持證嚴上人慈悲大願,以濟弱扶貧、提升東區健康福祉為目標,今年更為罕見疾病患者開創中西醫精準醫療成果的展現。
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今年全面資訊化,讓醫療隊在災區、大型活動的醫療站可以更專注於幫助傷患進行檢傷、治療、轉診醫院,及相關統計作業。花蓮慈濟醫院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AI中心)與花蓮縣衛生局合作使DMAT升級iDMAT,雙方榮獲「政府服務獎」中的「數位創新加值」大獎。
花蓮慈濟醫院與宏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3年前簽訂合作備忘錄,結合宏潤生技專利技術「銀杏果黃金蟲草」,以及花蓮慈院的臨床醫療與創新研發經驗,進行銀杏果黃金蟲草特殊性研究,這次由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廖柏翔博士在12月7日於台灣醫療科技展花蓮慈院專家座談中,分享「銀杏果黃金蟲草滴丸」的最新研究成果。
「能醒能走」是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暨中西醫復健合療團隊積極努力的重點發展,自2019年6月導入脊髓電刺激器植入手術幫助脊髓損傷病人,之後,2021年11月,完成第一例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幫助癱瘓5年的脊髓損傷病友站起來。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表示,「行走」對於脊髓損傷病人,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博士12月6日下午在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見證下,於台灣醫療科技展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致力於促進公益、健康及學術領域的發展與資源整合。
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今年成功升級為全臺灣第一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簡化繁瑣的手寫資料作業,讓醫療隊在大型活動或災難發生時,可以更專注於幫助傷患進行檢傷、治療。花蓮慈濟醫院團隊12月8日以「iDMAT挺花蓮(TEAM HUALIEN):智慧串接生命之鍊」為題,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成果。
「 還記得去年站在這裡分享他在完成脊髓電刺激器(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植入手術之後,在站立和走路的復健上有明顯的進步的達哥,當時他的目標是日後可以手握助行器,在家中行走。現在的他已回歸社會,是一名開朗的計程車司機。」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12月7日下午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專家講座中分享病友達哥的最新狀況。
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葉光庭醫師12月7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講座指出,保衛骨骼關節首要之務就是「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飲食均衡之外,生活中要有適當的運動對抗肌少症,同時遠離菸酒檳榔壞習慣;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是骨骼健康的關鍵。骨骼健康也可以降低跌倒風險。
副總統蕭美琴12月7日上午由生策會會長翁啟惠、生策中心執行長吳明發陪同,抵花蓮慈濟醫院展位。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團隊歡迎,並分享中西醫精準醫療及護理智能i菩提。蕭副總統肯定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她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在美國,慈濟研發的中草藥給她很多的幫助,現在看到慈濟導入AI,護理多語言語音衛教,可以幫助東部民眾。